2楼 Murphy (游客)(15 Aug 2013, China)
2楼 Eric (游客)(16 Aug 2013, Japan)
2楼 TimeSpace (游客)(16 Aug 2013, China)
3楼 Jack Liu (游客)(16 Aug 2013, Intranet) 沙发坐等, 终于看到K兄的长文笔墨,临场感很强,好文!不知是否可以转载发布至博客文章页? @TA
4楼 K (游客)(16 Aug 2013, New Zealand) To Jack: 可以的哇,不过几年没写东西,文字功力欠奉,不要要求太高了 @TA
2楼 lua (游客)(16 Aug 2013, China)
2楼 rainbow (游客)(16 Aug 2013, China)
3楼 K (游客)(16 Aug 2013, New Zealand) 没有IT学历学位,又没有NZ当地工作经验,无法直接申请。 @TA
2楼 lua (游客)(17 Aug 2013, China)
2楼 lua (游客)(18 Aug 2013, China)
3楼 bear20081015 (游客)(18 Aug 2013, China) 呃,好吧...但这篇文章里貌似似乎说不用的啊...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79cc8255010115k3.html “本科学历,不用操心NAQA认证的事。因为你claim的是硕士qualification,所以移民局只评估硕士学历。但是EOI表格中填写学历部分时,有明确要求,申请人若claim硕士qualification,必须同时还提供本科的qualification作为辅佐信息。这种情况下,只要表明你本科学历真实存在就好,不再需要NAQA评估。但是你需要把相应本科学历证书、学位证书、还有成绩单公证一下(或者翻译一下)。” P.S 如果需要认证的话,可以提交EOI之后再认证么?时间上来得及不?谢谢! @TA
4楼 K (游客)(19 Aug 2013, New Zealand) 没有研究过最新的指引,但从以前的操作习惯来看,估计需要对本科学历进行IQA的可能性较大。 @TA
5楼 bear20081015 (游客)(19 Aug 2013, China) 谢谢K的回答,那可以等到要求做的时候再做么,会不会时间来不及?还是提交EOI前就做好? @TA
6楼 K (游客)(21 Aug 2013, China) 可以收到ITA后再做,ITA后有4个月时间(如果近期没有改动的话)给申请人准备资料,IQA的FULL ASSESSMENT需时8周,加急的话可缩短至4周,时间上来说是来得及的,唯一可能需要考虑的是学校的寒暑假安排。 @TA
2楼 K (游客)(19 Aug 2013, New Zealand)
3楼 Johnson (游客)(19 Aug 2013, China) To K; 刚看了一下 你的 博客,登陆之后近况可好,听说 你都找到 相应的 工作了,恭喜你。 关于这个问题 想请教你一下,我记得 是不是 要在 国内 住满 两个月的? 谢谢 Johnson @TA
4楼 K (游客)(21 Aug 2013, China) to Johnson: 住满两个月是针对什么问题?WHV么?如果是WHV的话,没有这方面的要求,只需申请人在申请时身在中国,且过去24个月内有在中国居住过的记录即可。 具体要求见:www.immigration.govt.nz/migrant/stream/work/workingholiday/chinawhs.htm @TA
5楼 Johnson (游客)(21 Aug 2013, China) K,你好; 你说的 以前 两年 需要 在 国内是对的,因为 移民网站上是这么说的。我只是记得 上次 看网站是 提到 需要在 申请 whv 时 已经 在 国内呆满2个月,不知道现在 有没有了。 To K,我有 一个 问题 非常想要 请教你,想要 听一下,你的 意见。我的 雅思 是 2009年考的 6.5,现在 很明显 已经 过两年 有效期了,但是 我想 申请 今年的 whv,此外 我有 英语国家的 学习经历 和 工作经历,你觉得 关于 语言方面 申请 还会有 困难吗?我十分 想要 听一下 你的 意见。 谢谢 Johnson @TA
6楼 k (游客)(22 Aug 2013, China) to Johnson: 以前的情况不是很记得了,从当前的规定来看,没有申请前在国内住满两个月的要求。另外你在英语国家学习和工作的时间有多长?一般超过两年的话会比较有说服力,但需要准备一定的材料来证明,而且决定权在移民官手上。 @TA
7楼 Johnson (游客)(22 Aug 2013, China) K,你好; 很感谢你的及时回复。 我是2010年9月出国的,直到今年2013年1月份回来的,当然中间也有回过国。在国外的时间 加起来肯定是超过2年的。准备材料的话,我现在 准备了 我在国外学校 读研究生的 学历证明,以及 在 国外工作的 工作证明。我在 想 这些 不知道 有没有 说服力,还需不需要 在准备一些 别的 材料? 比如说 我在 国内 本科 是 英语专业,可不可以 也把 专四 专八的 证书 上交?还有 以前 老师 或者是 雇主的 推荐信 这些 对我的 签证 申请 都没有没 用?请问一下 你的 看法。 谢谢 Johnson @TA
8楼 k (游客)(22 Aug 2013, China) 我觉得这些都是很有说服力的材料。 @TA
9楼 Johnson (游客)(22 Aug 2013, China) k,你好; 很感谢 你的 回复。 你的话 给我 很大的信心。 我想 最后 问你一下,因为 我怕 有这种 情况:我自己 有很多的 材料,但是 你觉得 有没有 必要 都提交,因为 我怕 交的太多 移民官会觉得 很繁琐,反而 适得其反 影响 我的 签证结果。我现在 还准备 了一篇 雅思 过期的 解释信。 非常感谢你 Johnson @TA
10楼 k (游客)(26 Aug 2013, China) to Johnson: 提供的材料只有一个大前提,就是对自己有利的都要提交,对自己无害的不妨提交,对自己不利的绝不提交。有没有有用由VISA OFFICER判断,所以不需要担心太多。 @TA
11楼 Johnson (游客)(26 Aug 2013, China) K,你好; 很感谢你的 热心回复。 我很同意你的观点。我会 尽可能 提供那些 对我有利的 材料,不让visa officer抓到 把柄。我现在 比较 担心的 还是,visa officer 对我的 英语能力 有所 怀疑,这点 是比较 难证明的。如果 有电调的 话,还可以 用 英语 和他交流,以此证明。 不过 还是 很感谢 你对我的 帮助。 谢谢 Johnson @TA
2楼 LJ (游客)(20 Aug 2013, China)
2楼 Jack Liu (游客)(19 Aug 2013, Intranet)
3楼 Emily (游客)(27 Aug 2013, China) DNA(病毒数量是否超过一定限值)这个限值是多少呢? @TA
4楼 CC (游客)(27 Aug 2013, China) 打个电话到体检的地方就知道了哦。他们会告诉你详细的。 我体检的时候不凑巧听到了一个人和护士在说话,就是大三阳,好像是移民局通过了。 @TA
不过似乎这里最近人气不怎么样嘛…… 回复
by K
算上决定提交移民申请的时间,从举棋不定到下定决心,从雅思报名到收集材料,从准备面试到初次登陆,整个过程至今已有一年半。
很早就想用文字记录把整个过程的点滴记录下来,不过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事(其实主要是懒,然后才是忙……)。直到现在,不知不觉来到奥克兰已经两个月,对于那些往事,部分细节已逐渐开始遗忘。为免老人痴呆提早几十年找上自己,极不情愿下还是决定动笔,毕竟移民是个很重大的决定,最终结果固然理想,但这些经历也算得上是一笔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,忘记了实在太可惜。
前序
第一次产生移民念头是在2010年,当时由于工作关系被派往新加坡学习了一段时间。那次只逗留了短短的六天,但必须承认,那几天的生活给自己的观念带来了很大的冲击。
在樟宜机场下飞机办了入境手续后,我终于正式迈出了踏出国门的第一步。新加坡的的士跟国内没有太多不同(反正是公干,公费报销,呵呵……),最大的区别是车子很新很漂亮,其中不乏豪车,比如我乘坐的就是一辆Mercedes Benz,车身很宽,在高速上飞驰的时候也很稳很舒服。据说在新加坡开的士的大多是印度人,但我几次坐车的司机都是华人,而且无独有偶,都喜欢听一些港台怀旧金曲。
新加坡给我的第一印象是绿,坐在车内望向窗外,眼中所见的每一幕都有大片绿色,不是大树就是草地,确实无愧于花园城市的美誉。下车后,第一感觉就是空气很好,当然也可能与刚下完雨有关,新加坡属于多雨地区,而且经常是骤雨,毫无先兆地到来,又悄然无声地离去,例如我从机场上车到到达酒店前后不过30分钟,中间就经历了一场20分钟左右豪雨。在大雨冲刷之下,整个城市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鲜甜的清新,令人心旷神怡。
在酒店办好入住登记后,便开始了整个下午的无目的漫游,于是便有了我对新加坡的第二印象——干净。新加坡的街道,无论大街小巷,都干净得一塌糊涂,甚至连施工的工地都没有出现尘土飞扬的境况。不是说那里没有垃圾或者一尘不染,路上也有一些例如胶袋、废纸、饮料瓶之类的生活垃圾,但要找一条一眼看上去就觉得不干净的街道真的不容易。后来听朋友介绍,新加坡的刑罚很重,而且学校比较注视国民素质教育,再加上政府每年会花不少钱来整理市容,多管齐下这个地市才因此而闻名于世。再后来听朋友说日本的街道更干净,身为一个中国人确实值得反思,不用说建设现代化强国这么伟大的使命,光是基本素质这一点便已足够,尤其是那些一天到晚嘴里喊着反日抗日的愤青,万一真跟日本打起来,他娘亲的你们倒是人家打得过人家才行啊。
接下来的几天由于只是参加培训,因此工作任务极为轻松,除了白天上课那几个小时,剩余时间都可以自由掌握。与其他同事不同,除了Merlion Park和Sentosa的Siloso Beach外,我上没有去其他旅游景点,反而是四处游荡,感受一下这个与中国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但同时又千差万别的国家的生活。
(未完待续) 回复
新加坡地方不大,人口却不少,其中大部分是华人。当年粤东、闽南一带以及香港地区有不少人下南洋谋生,因此很多生活习惯和习俗,例如日常的饮食以及春节元宵、端午节等各种传统节日,都得到了完整的保留。新加坡的华人,特别是老一辈的华人,很多都保留着拜神烧香的习惯,而且除了常见的佛祖观音外,还有其他满天神佛,如玉帝、关公等,在新加坡都有着自己的House,而且香火也算比较旺。值得一提的是在Tiong Bahru和Outram一带甚至有一家专门供奉孙悟空的齐天大圣庙,我在国内生活了那么多年都没有见到过,算是开了眼界。
新加坡华人大多很勤奋,无论是在写字楼上班的白领还是在其他领域工作的蓝领,总能让人感觉到其身上有种压力,这可能与这个国家的历史有关,也可能是社会福利制度有关(据说李光耀在位时曾表示不会把新加坡建设成一个福利社会)。培训的时候跟一些当地的同事闲聊了几句,发现加班对很多人来说是家常便饭。虽然新加坡华人与中国人同根同源,但对同样的工作,新加坡人的要求与中国人的要求可能相差甚远,在这一点上,新加坡可能与香港更为相似,所以某段时期(可能到现在还是这样),部分新加坡人特别乐意与香港人一起工作,但不怎么喜欢大陆人,甚至对大陆人有些排斥。
我个人从不认为中国人在才能和勤奋上会比世上任何一个民族差,不过很奇怪,大多数勤奋的中国人并不富有,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。必须承认,在整体国民素质、自然环境和政府廉洁这几点上,新加坡比国内领先太多。虽然一些新加坡人也经常会报怨诸如贫富悬殊、就业困难等问题,但我还是有种“原来生活可以是这样的”的感慨。在那几天里,我不断地反复思考一个问题:如果可以选择,我以后的家庭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生活,我以后的子女应该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成长。
由此,便萌生了移民的念头。
(未完待续) 回复
多谢 回复
我想请问下
国际贸易专业,工程管理专业,市场营销专业,那个更迎合NZ的需求?
谢谢 回复
谢谢! 回复
我硕士的学校在免评估名单中但本科学校不在,这种情况下如果我想claim硕士加分的话本科学校必须要免评估认证么?还是只需要提供本科学历,成绩单等证明本科真实存在就可以了?急等,先谢谢各位了! 回复